展示內(nèi)容:哥倫比亞大陸階段:約18億年至15億年前。哥倫比亞大陸從北到南跨度超過 12900公里,從東到西最寬處4800公里。形成了延伸至現(xiàn)在的斯堪的地納維亞大陸。
超大陸-羅迪尼亞大陸:地殼地核運動,推拉了地球各處的板塊而形成了一個
超級大陸——羅迪尼亞大陸,存在于約11億年至7.5億年前。
岡瓦納大陸和勞亞大陸:存在于新元古代至侏羅紀前期(約5.73億至1.8億年前)的超級大陸,它是從羅迪尼亞大陸分裂出來的兩塊超級大陸之一。
盤古大陸:存在于約3億年至2億年前。二疊紀(約2.9-2.5億年前)岡瓦納大陸和勞亞大陸又拼合在一起,形成新的大陸——盤古大陸。中生代到來,盤古大陸生機盎然,魚龍、恐龍陸續(xù)登場。
南北大陸再次分裂:1.9億年前的恐龍時代,盤古大陸開始分裂成南北兩個大陸,依然叫做岡瓦納和勞倫西亞。
五大洲:一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經(jīng)歷了一次大規(guī)模的海侵時代,海平面上升淹沒了大量陸地,歐洲的一系列島嶼比侏羅紀時還小,非洲被海水分隔成兩個部分了。北美洲則被分成了四大部分。南極,印度半島和澳大利亞也分離了。岡瓦納大陸和勞倫西亞大陸至此解體。白堊紀末,海水退去,歐洲大陸也開始形成,澳大利亞和南極洲則再次連在了一起,印度半島不斷北移,開始接近亞洲大陸。海平面總體還是比現(xiàn)在高,北美中部仍是一片內(nèi)陸海。此時已經(jīng)呈現(xiàn)各大洲板塊雛形。
展示目標:展項以動態(tài)視頻形式呈現(xiàn),85寸顯示屏,展示大陸漂移的歷程,人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地質(zhì)變化、自然災(zāi)害的發(fā)生以及地貌特征的形成。
展品3D效果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