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堂欧美城ptydh4,伊人久久婷婷婷开心就好,日本在线高清一区二区三区,怎么保存香蕉放得更长久

我要報名 采購信息 人才招聘 志愿者招募

您當前位置:福州科技館 > 科普農(nóng)場 > 展館動態(tài)

福州地區(qū)四季種植蔬菜
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5-05 14:54:11

 ?。┏赡耆税姹荆?/strong>

  春(立春-立夏2、3、4月)

  生菜(春茬在2~4月播種育苗,5~6月收獲)是葉用菊苣的俗稱,因可以生食而得名,有長葉萵苣、皺葉萵苣、結(jié)球萵苣三個變種。味甘、性涼;具有清熱爽神、清肝利膽、養(yǎng)胃的功效。

  生菜喜歡冷涼的氣候,發(fā)芽最適溫度為15~20℃,3~4天發(fā)芽,30℃以上發(fā)芽受阻。對光照反應(yīng)不敏感,長日照且24℃以上溫度則易抽薹。適宜微酸性土壤,在有機質(zhì)富饒的土壤中種植,保水、保肥力強、產(chǎn)量高,如在干旱缺水的土壤中種植,根系發(fā)育不全,生長不充實,菜味略苦,品質(zhì)差。生菜的根系不深,應(yīng)選擇保水、保肥力強和肥沃的土壤栽培。不同的生長期對水分要求不同,幼苗期不能干燥不能太濕,太干苗子易老化,太濕了苗子易徒長。 早春栽培的多采用抗性較強的不結(jié)球品種,因結(jié)球品種在早春易抽薹,且在夏季高溫季節(jié)不易結(jié)球。 可水培。

  紅葉生菜(栽培同生菜)從澳大利亞引進。葉色紫紅,遇低溫霜凍,紅紫色更為明顯、鮮艷。口感軟滑,纖維少,宜作炒食、拼盤、火鍋。葉片紫紅色,簇生的葉叢似如大花朵一般。品質(zhì)極佳,葉質(zhì)柔軟,口感軟滑、纖維少,最適宜做色拉食用;成熟的葉球營養(yǎng)價值很高,并含有略帶苦味的萵苣素,具有促進人體血液循環(huán)早眠利尿等保健作用。還含有原兒茶酸物質(zhì),對胰腺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。

  羽衣甘藍是十字花科蕓薹屬二年生草本植物,又稱綠葉甘藍、牡丹菜,是甘藍原始形態(tài)的變種。羽衣甘藍原產(chǎn)希臘,在歐洲栽培普遍。有做蔬菜的品種也是新型園林景觀花卉。適宜水培,有研究表明,水培的羽衣甘藍生長周期減半,品質(zhì)大大提高,易于食用。

  喜冷涼溫和氣候,耐寒性很強,經(jīng)鍛煉良好的幼苗能耐一12度的短時間低溫,成長株在我國北方地區(qū)冬季露地栽培能經(jīng)受短時幾十次霜凍而不枯萎,但不能長期經(jīng)受連續(xù)嚴寒,采種株需在2度~10度溫度下30天以上才能通過春化抽薹開花。種子發(fā)芽適溫為18度~25度,植株生長適溫20度~25度,能在夏季35度高溫中生長,但在高溫季節(jié)所收獲的葉片風(fēng)味較差,葉質(zhì)較堅硬,纖維多。羽衣甘藍較耐陰,但充足的光照葉片生長快速,品質(zhì)好。采種的植株要在長日照下抽薹開花。對水分需求量較大,干旱缺水時葉片生長緩慢,但不耐澇。對土壤適應(yīng)性較強,而以腐殖質(zhì)豐富肥沃沙壤土或粘質(zhì)壤土最宜。在肥水充足和冷涼氣候下生長迅速,產(chǎn)量高,品質(zhì)好。在鈣質(zhì)豐富、pH值5.5~6.8的土壤中生長最旺盛。栽培中要經(jīng)常追施薄肥,特別是氮肥,并配施少量的鈣,有利于生長和提高品質(zhì)。

  蔬菜用的羽衣甘藍(2月中下旬育苗,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, 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收獲。)營養(yǎng)豐富,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、C、B2及多種礦物質(zhì),特別是鈣、鐵、鉀含量很高。其中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,每100克嫩葉中維生素C含量達到153.6~220毫克,在甘藍中可與西藍花媲美。其熱量僅為209焦耳,是健美減肥的理想食品。羽衣甘藍可以連續(xù)不斷地剝?nèi)∪~片,并不斷地產(chǎn)生新的嫩葉,其嫩葉可炒食、涼拌、做湯,風(fēng)味清鮮,烹調(diào)后保持鮮美的碧綠色。

  采收。從播種至采收約55~65天,從定植到采收要25~30天,外葉展開10~20片時即可采收嫩葉食用,每次每株能采嫩葉5~6片,留下心葉繼續(xù)生長,陸續(xù)采收。一般每隔10~15天采收一次。晚春、夏季如管理得好,又無菜青蟲為害,可采收至初冬。秋冬季稍經(jīng)霜凍后風(fēng)味更好。在夏季高溫季節(jié),葉片變得堅硬,纖維稍多,風(fēng)味較差,故要早些采摘,而從早春、晚秋。冬季等冷涼季節(jié)來收的嫩葉品質(zhì)、風(fēng)味更佳。

  紫背天葵(2~3月播種育苗,約10余天后可萌芽,真葉5~6片時定植大田.)

  辣(甜)椒(2月下旬-3月下旬播種)為一年生植物,每年冬季枯死,但在亞熱帶地區(qū),可以露地越冬,翌年春暖萌發(fā)新芽。莖直立,當主莖生長8-10片葉(或更多些)時,生第一朵花?;ㄑ糠只?,受許多外界環(huán)境及內(nèi)部條件的影響。當植株組織中碳水化合物增加,氮化合物減少,是促進花芽分化的條件。短日照,較低的溫度,促進花芽分化。開花結(jié)果習(xí)性很有規(guī)則:在形態(tài)上,花為頂生,但由于葉腋生出2-3條很強的側(cè)枝,成為雙叉形或立叉形,每一枝條分叉處著生一朵花,但也可數(shù)朵。有時在同一節(jié)上可以生出三條分枝,而其中一條或二條生長很弱,成為所謂“半邊瘋”的狀態(tài)。

  種籽發(fā)芽適宜溫度25-30℃,苗期適宜22-25℃,夜溫較高,莖生長快。隨著植株的長大,適宜的夜溫逐漸降低,開花結(jié)實時的溫度日溫25-30℃,夜溫15.5-20.5℃為適宜。溫度過高或過低,水分不足,光照弱容易產(chǎn)生離層造成落花落果,開花時的溫度低于15℃或超過30℃易落花,但低溫會引起落花而不一定引起落果,春季栽培氣溫低,容易落花,而秋季栽培,開花時溫度較高,然后生長在較低的溫度下,則這些花仍能結(jié)成果實。對于土壤的要求不嚴格,從沙壤土或壤土,均能生長,但以肥沃=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適宜。

  2月下旬-3月下旬播種,播種后約10-12天出苗。春辣(甜)椒在2月中旬定植,夏辣(甜)椒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定植,選未種過茄科的菜地。一般在花后20天采收,每隔2-4天采1次,有利果實生長膨大。

  小白菜品種繁多,生長期短,適應(yīng)性廣,高產(chǎn)、省工,易種。上海青等都是好品種。小白菜性喜冷涼,又較耐低溫和高溫,幾乎一年到頭都可種植、上市。但如果從適口性、安全性和營養(yǎng)性看,一、二、三月則是小白菜消費的最佳季節(jié)。冬季溫度較低,小白菜的碳水化合物轉(zhuǎn)為糖,油脂含量增加,可溶性蛋白質(zhì)、不飽和脂肪酸、磷脂含量增加,從而提高耐旱能力。對消費者來講,更富營養(yǎng)性,使用起來軟糯可口,清香鮮美,帶有甜味。根據(jù)品種特性選擇播種時間,土壤選前茬非十字科作物為宜。夏季播種量較大,秋冬少。施足基肥、播后每畝撒上3-5擔土雜肥。播種后在早秋經(jīng)2-3日出苗,冬天及早春溫度低時6-7天出苗。出苗后4-6天進行第一次間苗,疏去較密部分,棄掉弱苗,使長勢較一致,此次不宜間得太疏;一般早秋天氣炎熱間苗次數(shù)須較多,以免一次使苗過稀以致使幼苗容易被強烈的太陽曬傷,冷涼的季節(jié)間苗次數(shù)較少,而每次間苗的距離較大。

  四季豆(最好在立春前后播種)又稱菜豆、刀豆、扁豆等,其營養(yǎng)豐富,在春季瓜果類中是上市早的品種。四季豆為喜溫蔬菜、不耐霜凍,可在10-25℃生長,而15-20℃左右為最適宜。四季豆多數(shù)品種屬于中光性,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,栽培季節(jié)以避過霜期和不在最炎熱時期開花結(jié)實為原則。播種時期在立春-雨水,最好在立春前后播種,產(chǎn)量高,太遲播則開花結(jié)莢時遇上高溫,造成落花、落莢,使產(chǎn)量降低。播種地選用前茬非豆科作物的地塊。四季豆喜干怕濕,尤其在播種期若遇過濕,種子就腐爛,不出苗,故播種前先在穴中澆適宜的水。出苗后,若土地干燥,則5-6天澆一次水;若地不干、就不澆水;下雨天注意排水。

  在蔓開始生長時應(yīng)淺中耕1-2次,同時結(jié)合除草,以后一般不中耕,若有草可撥除。若土壤板結(jié),可用鋤頭松一下,但不能靠近根部,同時,后期可結(jié)合培土1-2次,把溝中土培在畦上。在植株倒蔓之時及時插竿扶蔓。豆莢成熟、即豆粒將長成圓形,但莢內(nèi)種子還不很明顯看得見時采收。若采收太遲則豆莢過熟,纖維過多影響品質(zhì)。

  豇豆(春播2月上旬-5月中旬,夏播5月下旬-7月上旬,秋播7月中旬-8月上旬一般直播)

  絲瓜(播種在2月上旬-4月上旬,以2月上旬-2月中旬為宜)本地俗稱暑瓜,其根系發(fā)達,主根入土可達1米以上,主蔓長達12米以上,分枝力極強;雌花單生,雄花為總狀花序。絲瓜要求較高的溫度,在炎熱夏秋季節(jié),只要不缺水肥,開花結(jié)果仍很旺盛。絲瓜耐潮濕,在水淹后仍可健壯生長,故適宜潮濕肥沃的土壤生產(chǎn)。播種時間在2月上旬-4月上旬,以2月上旬-2月中旬為宜,如過早,幼苗易受霜凍,反之,太遲播種,幼苗易徒長。苗期雨水較多,應(yīng)注意排水。當蔓上棚后和結(jié)瓜盛期每5-8天溝灌一次水;入秋后結(jié)瓜量少可用澆水。當瓜苗長到快倒蔓時,在每株邊插下一根2米長的小竹桿,進行引蔓綁蔓,輔助其上架。然后再在定植畦上每距5-6尺插一根大木柱,進行搭棚架,棚頂用草繩與網(wǎng)狀棚式。

  茄子適應(yīng)性廣、產(chǎn)量高,生產(chǎn)和供應(yīng)季節(jié)長,成為夏秋上市的主要茄果類蔬菜。茄子為一年生蔬菜,根系發(fā)達,根深達4-5尺,主根多分布在一尺內(nèi)。莖直立粗壯、莖部木質(zhì)化、分枝性強,花白色至紫色、單生,一般為自花授粉。對環(huán)境條件要求與番茄、辣椒相似,但苗期要求較高地溫,結(jié)果期適溫25-30℃,比番茄高,在17℃以下生長緩慢,會引起落花。10℃以下新陳代謝失調(diào),5℃以下凍害。茄子屬耐肥蔬菜,生長結(jié)果期長,要提供充足肥料,肥料種類以鉀最多,氮次之,磷最少。茄子不能與茄果類蔬菜連作,以免感染病害。早春初花期遇到冷空氣,夜間氣溫降至15℃以下,會造成落花。

  番茄是一種營養(yǎng)價值較高的蔬菜,按其開花結(jié)果的習(xí)性,可分為:(1)有限生長型:在主莖每隔1-2葉著生一花序,著花2-3個花序后,其頂芽即形成一花序因而不能再向上伸長;由葉腋所生側(cè)枝,一般只能生1-2個花序,而后自行封頂。(2)無限長型:在主莖每隔2-3片葉著生一花序,頂芽可以繼續(xù)生長。

  番茄營養(yǎng)生長適宜在15-25℃之間,苗期可耐較低溫度,開花結(jié)果對溫度要求嚴格,若過高過低,特別夜溫15℃以下或25℃以上都容易引起落花落果。番茄屬于低溫短日照植物,不耐陰,要求良好的通透性和光照強度。番茄比較耐旱、畏澇,但又是一種需水量大的蔬菜。土壤適宜微酸性(PH—6.5-6)播種至出苗后的一般時間內(nèi)不再澆水。在整個苗期,如果氣候不很干燥,一般也不澆水,以防在低溫下造成弱苗,特別是徙長,當土壤過于干燥(龜裂)時,也要適當澆一些水(以濕潤為度)。種植過程要整枝:一種稱單干整枝,即把番茄植株的葉腋間所長出的枝摘除,只留主莖上的花序,讓它結(jié)果;一種稱雙干整枝,即把植株第一花序下的一個側(cè)枝留下來,讓它和主莖共同生長結(jié)果。我市通常采用雙桿整枝。整枝一般在第一花序開花或形成小果時進行,以后發(fā)生側(cè)枝隨時摘除。當植株長到一定高度,有4-5個花序時,將頂端摘除稱摘心。

  落花及其防止:由于溫度過高或過低,光照不足空氣干燥等原因,往往引起落花、落果。應(yīng)用2、4-D20-30PPm浸花或涂花柄,或用防落素(PCPA)40-50PPm,以小噴霧器噴花,(注:1克藥品加水1000毫升為1000PPm的母液,從中取20毫升加980毫升水即為20PPm)可以防止落花,促進早熟增產(chǎn)。番茄采收期長,早春低溫成熟慢,可以在變色期采摘,用乙烯利溶液浸果(20斤水摻1兩乙烯利)用薄膜或稻草覆蓋,等轉(zhuǎn)紅后上市。也可在果實變色期用毛筆沾取乙烯利溶液(2斤水摻1兩乙烯利)涂于果蒂,加速果實轉(zhuǎn)紅成熟。

  黃瓜(1月中旬-3月下旬,以2月中旬播種為宜,中農(nóng)8號可以在2-9月播種)喜溫,生長發(fā)育的適宜溫度為18-32℃,根系對地溫變化非常敏感,喜溫、怕澇、不耐旱、喜光,也較耐弱光,屬于短日照植物。黃瓜根淺,根群弱,宜選用有機質(zhì)豐富、疏松通氣、能灌能排的壤土,在生長發(fā)育中對礦物質(zhì)營養(yǎng)的吸收,以鉀最多,氮次之,再次鈣、磷、鎂。選擇背風(fēng)向陽、排水易,土壤為沙壤質(zhì)園地為宜。播種后3-5天出芽,出苗期間注意通風(fēng)降溫,晴天上上午應(yīng)揭小拱棚兩端,并逐步去掉薄膜,傍晚再蓋膜,此外,用細眼噴桶噴水,如發(fā)現(xiàn)露根,應(yīng)撒上細園土覆蓋,齊苗后保持溫度25℃左右為好。套種:生長前期為充分利用土地,可以在定植畦間種生長短的蔬菜,如小白菜、菠菜等,具體方法是:在春節(jié)前后收獲的田塊上,深翻曬白10-15天,播下小白菜,在定植畦邊留1.5尺畦面給以后絲瓜種植。當瓜上棚后,由于根系強大,不可挖溝施肥,否則會傷根。在結(jié)瓜盛期,要加大施肥量,結(jié)瓜后期,少追肥。苗期雨水較多,應(yīng)注意排水。

  當瓜苗長到快倒蔓時,在每株邊插下一根2根米長的小竹桿,進行引蔓綁蔓,輔助其上架。然后再在定植畦上每距5-6尺插一根大木柱,進行搭棚架,棚頂用草繩構(gòu)成與網(wǎng)狀棚式。

  生姜(播種期一般為2—3月)遇高溫高濕的環(huán)境,容易發(fā)生腐爛病,俗稱姜瘟。姜瘟是一種細菌性的土傳病害,連作發(fā)病嚴重,造成大量減產(chǎn)。由于生姜有這種毀滅性病害,所以生姜不宜連作,應(yīng)與水稻、十字花科作物、豆科作物等進行3—4年的輪作。種植生姜以選擇土質(zhì)肥沃、土層深厚,有機質(zhì)多的壤土或砂壤土為好。要求田塊地勢稍高,排灌方便,不易積水,這對預(yù)防姜瘟的發(fā)生較為有利。華南地區(qū)生姜的播種期一般為2—3月。種姜的大小以70—100克為宜。生姜較耐肥,并且生長期長,應(yīng)采取施足基肥,多次追肥的原則。生姜屬耐陰性植物,不耐高溫和強光,散射光對生長有利。因此夏季生長期間要進行遮蔭,以促進生長。遮蔭方法很多,可與冬瓜、粉葛、芋頭等作物進行間作,利用這些作物遮蔭。也可利用涼爽紗搭平棚進行遮蔭。生姜不耐干旱,也不耐澇,對水分要求嚴格。生長期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。在夏季高溫期間,應(yīng)及時澆水降溫,以早、晚澆水為好。雨水天應(yīng)及時排除田間積水,以減少姜瘟的發(fā)生。生姜根莖的生長需要黑暗濕潤的環(huán)境,隨著根莖的向上生長,根莖容易露出地面,表皮變厚,品質(zhì)變劣。因此要進行培土。培土的深淺可根據(jù)栽培目的而定。如果收嫩姜,培土要深些,使子姜長度增加,質(zhì)地脆嫩。如果收老姜,則培土要淺些,以使根莖粗壯老健。

  馬鈴薯(冬末春初播種為宜,塊莖播種)

  角菜(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ich ex DC.扦插方式育苗,春秋扦插為宜)別名珍珠菜,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其嫩莖葉營養(yǎng)豐富,富含維生素A、B、C,其中維生素A的含量最高。它帶有菊科蔬菜的獨特風(fēng)味。目前在云南、廣東、上海、臺灣、北京等省市有少量栽培。以嫩莖葉供食,具有類似茼蒿的特殊芳香味,可炒食、涼拌,或放入魚丸或魚片湯中以減輕魚腥味。也可將嫩莖葉沾上面粉糊或切成碎片與面粉糊攪拌后油炸。

  成株莖直立多分枝,高約1m,植株無毛,莖節(jié)極易生不定根。角菜性喜溫暖,不耐炎熱和嚴寒的氣候,故春秋兩季生長速度最快,品質(zhì)最佳。有紅梗、青梗兩種。紅梗種莖、葉柄及葉脈呈鮮紅紫色,葉柄、葉片較大,葉色濃綠。根頸部再生能力強,容易栽培,較耐肥、抗病力強。生長速度較快,產(chǎn)量高。青梗種葉綠色稍帶紫色,葉片較紅梗種小,根頸部再生能力較弱,不易抽薹。雨季如排水不良,土壤過濕,易發(fā)生軟腐病。耐熱性稍差,盛夏宜用遮陽網(wǎng)遮蔭。大面積栽培最好選用紅梗種。角菜用扦插方式育苗,經(jīng)過5-6d(天)后,開始生根,3周后就可成苗,然后移栽于大田。稀植時可利用葡匐狀的枝條,將基部節(jié)位埋入土中壓實;也可將枝條作 適當?shù)膱A形排列,節(jié)位發(fā)根后均可發(fā)育成眾多的獨立幼株。植株腋芽長出3-4節(jié),并有3-4片葉展開,莖部尚未老化之前進行第l次采收,距地面1-2cm高收割嫩莖葉。收割后要及時追肥澆水,最好用腐熟農(nóng)家肥覆蓋莖基部,以促進幼芽生長。

  檳榔香芋(驚蟄、春分時節(jié)開始種植,霜降時即可收獲)是薯蕷科作物,每株有唯一的母芋及大小不等的小芋。檳榔芋是淀粉含量頗高的優(yōu)質(zhì)蔬菜,肉質(zhì)細膩,具有特殊的風(fēng)味,且營養(yǎng)豐富,含有粗蛋白、淀粉、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等多種成份。具有補氣養(yǎng)腎、健脾胃之功效,既是制作飲食點心、佳肴的上乘原料。

  用塊莖繁殖。選擇陽光充足、排灌方便、土壤肥沃的田塊種植,采用輪作制種植。合理密植,施足基肥。香芋既怕旱又怕漬。種植后至生長幼苗期間以濕為主,若遇旱則保持濕透壟面。7、8月份高溫高濕期間可畝用600公斤稻草覆蓋,這樣有利于降低地表溫度,而且可以防止雜草叢長。幼苗長出后至中后期,主要有蚜蟲、鳳蝶幼蟲為害葉片和地下害蟲、地老虎等。主要病害有芋疫病,可采用綜合防治。檳榔香芋全生育期265天左右。當出現(xiàn)只剩下一片葉且芋頭生長得最大時即可收獲。

  苦瓜(春植宜在1月底至4月播種,夏植在5—6月種植,秋植在7—8月種植,具體因品種而異)又名“涼瓜”,屬喜溫蔬菜,生長適溫為20—25℃。近幾年通過品種選育,春、夏、秋三季都可種植,已逐漸上升為主栽瓜品種。

  苦瓜對土壤要求不嚴,但以肥沃、濕潤、土層深厚、排灌方便的粘土為好??喙系姆N皮堅硬,播前先浸種催芽,以利出苗??喙舷矟?,但不耐澇,苗期及開花結(jié)果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(yīng),保持土壤濕潤,暴雨后要及時排除漬水,防止爛根??喙戏N植時,要施足有機基肥。幼苗開始抽蔓時設(shè)立支架,開始爬蔓時,應(yīng)進行人工綁蔓,避免蔓葉互相纏繞。主蔓基部細弱的側(cè)枝及過密與衰老黃葉應(yīng)適當剪除,以利通風(fēng)透光??喙弦思皶r收獲嫩瓜,以保證品質(zhì)和增加后期結(jié)果。一般當幼瓜充分成長時,果皮瘤狀突起脹大,果實頂端開始發(fā)亮?xí)r采收。危害苦瓜的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、炭疽病、霜霉病、猝倒病和瓜絹螟、螨類、斜紋夜蛾等。

  魔芋(3月中旬—4月中旬播種,海拔低的地區(qū)播早一些,生育期為200天左右)屬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,肥大的球莖富含淀粉、蛋白質(zhì)、甘露聚糖、果膠、生物堿等營養(yǎng)成分,可制成魔芋豆腐食用,是一種高級的保健食品。同時,鮮球莖含有多種植物堿,醫(yī)藥上具有解毒消腫作用。魔芋有毒性,加工不可生吃,淀粉也需加工后食用。此外,其淀粉粘著力強,在工業(yè)上可做粘合劑,常用于紗漿、造紙、涂料等。

  魔芋的種芋是用小球莖進行繁育。魔芋地下部分為球莖且根系較長,適宜在土層深厚、質(zhì)地疏松、排水透氣良好、有機質(zhì)豐富的輕砂土壤生長,土壤松厚肥沃是保證魔芋根系生長發(fā)育和塊莖正常膨大的重要條件。容易板結(jié)或排水透氣不良的土壤,不適宜魔芋的生長,用其栽培魔芋,不僅產(chǎn)量低,而且塊莖形狀多樣,表皮粗糙,易發(fā)病,不利于魔芋干片的加工。土壤酸堿度對魔芋產(chǎn)量影響較大,花魔芋最適的pH值為6.5~7.0、白魔芋為7.0~7.50。花魔芋品種,性喜溫暖、怕炎熱,生長的適宜溫度在18一25℃之間,較低海拔地區(qū),夏季最高氣溫在35℃以上,可造成地上部死亡。魔芋的全生育期長達180一200天,而且植株較大,產(chǎn)量高,屬于需要大水大肥的作物,特別需要大量的有機肥和鉀肥,基肥要占總施肥量的70%左右。

  甜玉米(2月下旬播種,3葉期移栽,6月上中旬可收獲)是普通玉米的一個變種,又稱水果玉米。籽粒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出10倍左右,且蛋白質(zhì)中氨基酸組成接近人體,油分含量也高于普通玉米,富含維生素。甜玉米主要加工成甜玉米罐頭或以鮮果穗上市,炒菜生食均可,以其食味甜美,消化率高,深受人們喜愛。

  甜玉米的收獲期與普通玉米截然不同,采收期對甜玉米的商品品質(zhì)和營養(yǎng)品質(zhì)影響較大,應(yīng)在乳期采收。因為玉米籽粒含糖量授粉后20天左右(乳熟期)最高,收早了,籽粒內(nèi)含物太少,含糖量低,風(fēng)味差;收晚了,雖果穗較大,產(chǎn)量高,但籽粒內(nèi)糖轉(zhuǎn)化為淀粉,果皮變厚,吃到嘴里渣子多,失去了甜玉米的特有風(fēng)味。在田間確定采收期時,可以通過看花絲變化、手指挾嫩籽粒、品嘗甜味等經(jīng)驗性方法來確定是否可以采收。一般來說,適宜的收獲期以吐絲后17~23d為宜;若以加工罐頭為目的的可早收1~2d;以出售鮮穗為主的可晚收1~2d,采收期6d左右。 甜玉米整個生長過程是在高溫、短日照條件下完成的,因此形成了喜溫、短日照的生物學(xué)特性。甜玉米植株高大、莖葉繁茂、葉面積大,是需水較多的作物。土質(zhì)疏松、熟土層深厚,有機質(zhì)豐富、保水性良好,灌排水方便,pH值6-7范圍內(nèi)的沙壤土是最理想的甜玉米所需土壤。

  芹菜(春芹菜生長期短70~90天)屬傘形科植物。有水芹、旱芹兩種,功能相近,藥用以旱芹為佳。芹菜根系分布很淺,直播的有主根,移栽后的主要根系分布在15至20厘米深的土層,橫向分布30厘米左右。芹菜根系吸收面積較小,耐旱力較弱。芹菜的營養(yǎng)生長階段短縮。葉柄為主要食用部分。因品種不同葉柄有黃綠、綠、深綠和白色等。葉柄表皮下有厚角組織,且有縱維管束,采用優(yōu)良的品種和栽培技術(shù),可使葉柄的厚角組織和維管束不發(fā)達,而具有較發(fā)達的薄壁細胞,充足的水分和養(yǎng)分,品質(zhì)柔嫩。

  大豆(春大豆2—3月上旬播種,多于6月中旬成熟;秋植大豆在8月中旬前播種)春大豆播種期正值低溫多雨季節(jié),播種過早,受低溫、漬水影響,造成爛種、缺苗;播種過遲,營養(yǎng)生長期縮短,產(chǎn)量降低。早播可延長營養(yǎng)生長期,有利高產(chǎn)。如果是旱地種植,早播可避旱奪豐收。3月中旬以后當土溫上升到10℃以上時搶晴天播種。大豆開穴播種每穴播4~5粒淺播淺蓋,以避免種子入土過深而造成出土困難。大豆出苗后馬上進行查苗補缺。春大豆成熟季節(jié),往往是多雨季節(jié),在大豆葉片落黃后就要搶晴天收獲,防止雨淋導(dǎo)致種子在莢上霉變,影響品質(zhì)和產(chǎn)量。

  秋植大豆在8月中旬前播種。播種太晚,光照太短,大豆營養(yǎng)生長時間短,生長量明顯不足,不利高產(chǎn)。 重施基肥。秋季氣溫高,病蟲害多,特別是葉食性害蟲和豆莢螟危害嚴重,應(yīng)注意防治。春大豆品種秋植,成熟時氣候干燥,易炸莢,應(yīng)在大豆葉片還沒有完全落光前開始收獲。如果在豆莢青嫩時收獲百姓稱之為“毛豆”,黃熟的豆子就叫“黃豆”。

  花生(春播4月至5月上旬,秋播“立秋”至“處暑”間)又名落花生,原產(chǎn)于南美洲一帶,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含油量高達50%,品質(zhì)優(yōu)良,氣味清香。栽培管理技術(shù)性相對較強。

  花生從播種到開花只用一個月多一點時間,而花期卻長達兩個多月。它的花單生或簇生于葉腋部,每株花生開少則一二百朵、多則上千朵。花生開花授粉后,子房基部的子房柄不斷伸長,從枯萎的花管內(nèi)長出一根果針,果針迅速地縱向伸長。它先向上生長,幾天后,子房柄下垂于地面。在延伸的過程中,子房柄表皮細胞木質(zhì)化,保護幼嫩的果針入土,形成了花生殼。當果針入土后達5~6厘米時,子房開始橫臥,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種養(yǎng)分以供生長發(fā)育的需要。這樣一顆接一顆的種子相繼形成,表皮逐漸皺縮,莢果逐漸成熟,形成了我們所見的花生果實。以品種類型的農(nóng)藝學(xué)綜合性狀的一致性為基礎(chǔ),中國花生栽培種分為5個類型: 1、普通型2、龍生型3、珍珠豆型:南方品種,具有濃厚香氣,但儲存不當易產(chǎn)生致癌物質(zhì)黃曲霉素4、多粒型5、中間型

  栽培:春季5cm土層地溫穩(wěn)定在12℃時,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種。約在4月底至5月上旬,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~10天。每穴播兩粒,一畦兩行。田間管理要清棵蹲苗:苗基本出齊時進行,先拔除苗周雜草,然后把土扒開,使子葉露出地面,促進生長。注意不要傷根。在苗期、團棵期、花期進行3次中耕除草。掌握“淺、深、淺”的原則,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壓苗;花期中耕防止損傷果針。培土:開花后半個月進行培土,不要過厚,以3cm為宜。 在開花下針到莢果充實期間,根據(jù)花生長勢,可在葉面噴施0.2%~0.3%磷酸二氫鉀500倍溶液2~3次,并噴灑地果壯蒂靈加大營養(yǎng)輸送量,促進果實發(fā)育,提高花生的產(chǎn)量。在此期間,如遇干旱,要及時灌水。

  向日葵(3~4月播種,生育期85~120天)是一種可高達3米的大型一年生菊科向日葵屬植物。其盤型花序可寬達30厘米。因花序隨太陽轉(zhuǎn)動而得名。向日葵的莖可以長達3米,花頭可達到30厘米。

  向日葵的器官:(根)向日葵根系發(fā)達,在土壤中分布廣而深。根由主根、側(cè)根和須根組成。主根入土較深,一般為100~200厘米;側(cè)根從主根上生出,水平方向生長;側(cè)根上長有許多的須根。側(cè)根和須根上著生根毛。向日葵根的生長速度一直比莖快,花盤形成前后根生長最快,到種子開始成熟時,根不再生長,以后便逐漸枯萎。此外,在適宜條件下可長出大量的水根(似玉米的氣生根)。 (莖)莖稈圓形直立,生育后期,莖稈木質(zhì)化,而莖內(nèi)的髓部則形成空心。向日葵的胚莖有綠色、淡紫、深紫等,是苗期識別品種的重要標志。莖的高度,不同類型的品種差異較大,同一品種,株高受播期及栽培條件的影響,差異也很大。莖的生長速度以現(xiàn)蕾到開花最快。 (葉)向日葵的葉片數(shù)目因品種不同而異,早熟種一般為25~32片,晚熟種為33~40片。莖下部葉片在開花前制造養(yǎng)分,主要供給根部生長,到開花時其功能基本結(jié)束。中上部葉片制造的養(yǎng)分主要供給花盤促使種子形成。 (花)向日葵為頭狀花序,著生在莖的頂端,俗稱花盤?;ūP上有兩種花,即舌狀花和管狀花。舌狀花1~3層,著生在花盤的四周邊緣,為無性花。它的顏色和大小因品種而異,有橙黃、淡黃和紫紅色,具有引誘昆蟲前來采蜜授粉的作用。管狀花,位于舌狀花內(nèi)側(cè),為兩性花,可結(jié)出葵花籽。 (果)果實為瘦果,習(xí)慣稱為種子,含油量高。

  向日葵原產(chǎn)熱帶,但對溫度的適應(yīng)性較強,是一種喜溫又耐寒的作物。向日葵種子耐低溫能力很強,當?shù)販胤€(wěn)定,在2℃以上,種子就開始萌動;4~5℃時,種子能發(fā)芽生根;地溫達8~10℃時,就能滿足種子發(fā)芽出苗的需要。發(fā)芽的最適溫度為31~37℃,最高溫度為38~44℃。向日葵在整個生育過程中,只要溫度不低于10℃,就能正常生長。在適宜溫度范圍內(nèi),溫度越高,發(fā)育越快。向日葵為短日照作物。但它對日照的反應(yīng)并不十分敏感。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在各類土壤上均能生長,從肥沃土壤到旱地、瘠薄、鹽堿地均可種植。有較強的耐鹽堿能力。

  播種的適宜溫度:18~25℃  出芽時間:5~7天  播種方法:點播,覆土約1cm,播后50~80天左右花,因品種不同各項略有差異。

  茼蒿(3-4月份或9-10月份播種)一名蓬蒿菜,屬菊科植物。

  栽培以沙壤土為宜。在播種前3~4天,將種子用50~55熱水浸種15分鐘后浸泡12~24小時,置于25℃左右溫暖地方催芽,催芽期間每天用清水投洗1次。若是新種子要提前置于0~5℃的低溫處理,7天左右打破休眠。春季或秋冬栽培。可視栽培方式(直播或育苗移植)采用撒播栽培或條播,或者育苗3~4片真葉為定植適期。外界或棚內(nèi)溫度要穩(wěn)定通過10℃.定植或定苗株距要在4~6厘米。茼蒿一般生長期40~50天,當株高達20厘米左右時,具12~13片真葉即可采收,為保持產(chǎn)品鮮嫩,收獲宜在早晨進行。采收不及時,氣溫高,會導(dǎo)致莖葉老化,品質(zhì)低劣,或節(jié)間伸長,抽苔開花。如果想多次采收,可利用刀在主莖基部留2~3厘米割下,割下的嫩莖葉捆成0.5千克小把上市。割后進行澆水,一個月后可以再次采收。

 ?。┏赡耆税姹荆?/strong>

  夏(立夏-立秋5、6、7月)

  蕹菜(空心菜,4-9月份播種,60天左右可收獲,也可分批次收獲)為須根系,屬淺根性作物,根再生力較強。莖蔓性,中空,匍匐生長,易生不定根,扦插易成活,故適于扦插繁殖或者播種繁殖?;ㄒ干┒窢?,白色或微帶紫色,完全花。適宜水培。

  蕹菜性喜高溫多濕環(huán)境,種子在15℃以上開始發(fā)芽。種藤腋芽萌發(fā)初期,保持30℃以上,發(fā)芽快而整齊。幼苗期生長適溫20~25℃,10℃以下生長受阻;莖、葉在25~30℃條件下生長旺盛,能耐35~40℃高溫;15℃以下,莖葉生長緩慢,10℃以下則停止生長。蕹菜不耐寒,遇霜地上莖葉枯死。蕹菜喜濕潤土壤及較高的空氣濕度,若土壤水分不足,空氣干燥,則產(chǎn)品纖維發(fā)達,甚至粗老不堪食用,產(chǎn)量和品質(zhì)降低。

  蕹菜適應(yīng)性較強,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,但以保水、保肥的中壤土或重壤土為好。蕹菜的分枝力強,生長速度快,需肥量大,在生長期間需注意補充氮肥。蕹萊屬高溫短日照作物,并較耐強光,開花結(jié)籽要求短日照和充足光照。管理的原則是:多施肥,勤采摘。如果是一次性采收,可于株高20~35厘米時一次性收獲上市。如果是多次采收,當秧苗長到33厘米高時,第1次采摘,第1次采摘莖部留2個莖節(jié),第2次采摘將莖部留下的第2節(jié)采下,第3次采摘將莖基部留下的第1莖采下,以達到莖基部重新萌芽。這樣,以后采摘的莖蔓可保持粗壯。采摘時,用手掐摘較合適,若用刀等鐵器易出現(xiàn)刀口部銹死。

  紫背天葵(福州地區(qū)四季可扦插,但冬季生長速度緩慢。8~9播種育苗,約10余天后可萌芽,真葉5~6片時定植大田.)為多年生直立草本,叢生狀,株高60~90cm.莖光滑無毛,分枝性強,紫紅色或綠色,是觀賞為一體的半栽培種,莖紫紅, 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.營養(yǎng)豐富,食用方便,栽培容易.紫背天葵的莖葉質(zhì)地柔軟嫩滑,具有特殊風(fēng)味,可涼拌,糖醋淹漬或作涮火鍋的配菜,并具有較高藥用價值.浙南山區(qū)農(nóng)民在墻頭地角種植專作補血,安神之劑,民間還習(xí)慣以此菜作為產(chǎn)婦的主要菜譜之一.現(xiàn)代醫(yī)學(xué)證明,它含有造血功能的鐵素,維生素A原,黃酮類化合物以及作為酶的活化劑錳元素等,其中鮮食部分鐵含量為7.5mg/100g,是大白菜,蘿卜和瓜果類蔬菜含量的二三十倍,與芹菜等含鐵量高的蔬菜相當.長期食用此菜能活血止血,解毒消腫;惡性生長細胞有中度抗效,并有減少血管紫癜作用;對痛經(jīng),血崩,咳血,創(chuàng)傷出血,潰瘍久不收口,支氣管炎,盆腔炎等有顯著療效;同時還有抗寄蟲和抗病毒的作用,能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。是一種保健蔬菜。

  莖節(jié)處易發(fā)生不定根,可進行扦插繁殖。喜溫暖潤濕的氣候,耐高溫多雨,也耐干旱,但不耐寒.生長適溫為20~25℃,溫度在l0℃以下時停止生長,遇霜凍即全株凋萎.在陽光充足條件下生長健壯,也較耐蔭.紫背天葵不擇土壤,較耐瘠薄,但栽培上要獲得優(yōu)質(zhì)高產(chǎn),宜選擇肥沃的壤土種植.病蟲害少,容易種植。容易水培。

  辣(甜)椒(7月下旬-8月中旬播種)出苗后約25天即可定植。

  花椰菜(早熟“60”天可6月中下旬,“70”天在7月上中旬,“80”天“90”天在7月下旬及8月中旬,“100”天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,“120”天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)又名花菜或菜花,是我省閩東南秋冬大宗的蔬菜之一,是一種營養(yǎng)價值很高的蔬菜?;ú似贩N類型較多,一般以定植到始收期的天數(shù)命名;有早熟“60天、”“70”天,中熟“80”天、“90”天,晚熟“100”天、“120”天三種類型?;ㄒ讼补庹粘渥?、溫暖濕潤的氣候環(huán)境,忌炎熱干旱,其正常溫度適應(yīng)范圍為8-23℃。葉叢生長適溫范圍廣,花球形成適溫為17-18℃。在生長過程中,對硼、鉬、鎂等營養(yǎng)元素有較特殊的要求,其它生態(tài)條件與甘藍相似。追肥數(shù)量次數(shù)要看苗情況,前期適當控制氮肥,否則會造成翻生長過旺,推遲花球出現(xiàn)。定植后采取穴施澆水,如高溫大旱時,可以灌水,切忌漫灌,待畦光滲透后,及時排水;在葉簇旺盛生長和花球形成期需水量較大,但結(jié)球后期應(yīng)控水。結(jié)球后為使花球潔白,把接近花球的大葉折斷覆蓋花球避免陽光照射,否則影響品質(zhì)。

  蘿卜(“50-60天”的在5-9月份播種)本地俗稱菜頭,其肉質(zhì)根中富含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及磷鐵、硫等無機鹽類,食用蘿卜可促進新陳代謝和增進消化淀粉的作用。蘿卜的用途廣、品種多,栽培容易、產(chǎn)量高,又耐運輸貯藏,可全年供應(yīng)。

  蘿卜的種籽發(fā)芽適溫為20-15℃,莖葉適溫15-20℃,肉質(zhì)根的適溫為13-18℃,夏秋蘿卜適應(yīng)的溫度較廣,冬蘿卜的適應(yīng)溫度范圍較小。在高溫下,蘿卜葉大根群較淺,故不耐旱,如過于干燥與炎熱、辣味增強、品質(zhì)差;如水分供應(yīng)不均,易使肉質(zhì)根開裂。它要求在濕潤而富含腐植質(zhì),排水好而深厚的砂土生長。蘿卜對營養(yǎng)元素的吸收,鉀最多、其次氮、磷最少。在肉質(zhì)根的生長盛期吸收量最大。蘿卜品種類型多,如有60天生育期“火車頭”,100-120天“南畔洲”。 “50-60天”的在5-9月份播種,“100-120天”在9-11月。早熟的品種生長期氣溫高,要多澆水灌水,一般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即可。蘿卜要及時采收,否則易老化、空心,品質(zhì)劣;當然,太早收獲也影響產(chǎn)量。

  豇豆(春播2月上旬-5月中旬,夏播5月下旬-7月上旬,秋播7月中旬-8月上旬一般直播)本地俗你菜豆,在本市一年之中供應(yīng)市場可達五個月,是夏秋主要蔬菜之一,營養(yǎng)價值較高,是一種受歡迎的優(yōu)質(zhì)菜。豇豆是耐熱性蔬菜,能耐高溫,不耐霜凍,播種出土成苗以30-55℃生長良好,35℃左右仍能生長結(jié)莢。在開花結(jié)莢期間需要良好日照,如光線不足,會引起落花落莢,同時要求適當?shù)目諝鉂穸群屯寥罎穸取t箤ν寥赖倪m應(yīng)性廣,只要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,均可栽培,但以沙壤土最好。增施磷肥,增產(chǎn)明顯,特別是肥力差的土壤更為顯著。夏秋豇豆生長處于高溫季節(jié),必須充分保證水分。

  黃瓜(1月中旬-3月下旬,以2月中旬播種為宜,中農(nóng)8號可以在2-9月播種)

  苦瓜(春植宜在1月底至4月播種,夏植在5—6月種植,秋植在7—8月種植,具體因品種而異)

  西洋南瓜(春播期為2—3月份,采用育苗移栽;冬種在10月中、下旬,催芽后直播)又叫栗味南瓜,是印度南瓜類型的品種。自引入我國種植后,以其外形美觀、品質(zhì)優(yōu)良、風(fēng)味獨特而深受消費者的歡迎,種植面積迅速擴大。目前市場上的西洋南瓜主要有紅皮和綠皮兩種類型。西洋南瓜與中國南瓜比較,有早熟、耐寒等優(yōu)點,但其抗性較差,不耐濕和熱??膳赖厥皆耘嗷虼罴茉耘?,帶土移栽,澆足定根水。為提高坐果率,開花期間早上宜進行人工輔助授粉。盛果期后,畝施復(fù)合肥30公斤,以后結(jié)合噴藥加噴葉面肥。結(jié)果期需水量較多,要保持水分的供應(yīng)。西洋南瓜的主要蟲害是黃守瓜,主要病害有疫病、白粉病、病毒病。西洋南瓜一般在授粉后40—45天為采收適期,可用小刀保留部分果柄切割采收。

  西瓜(4月中旬~5月上中旬播種)旱地栽培選用比較耐旱的品種,如太谷1號、新澄1號和中育6號等。4月中旬~5月上中旬土壤含水量較高或下雨后播種,以利保全苗。下雨早的地區(qū)留第2朵 雌花結(jié)果,雨季遲的地方留第3朵雌花結(jié)瓜,保證瓜果膨大期在雨季,能獲得足夠的水分而 促西瓜長足長大,形狀端正。單蔓整枝,座瓜期莖蔓生長勢旺時,可扭傷頂部或輕壓蔓。植株生長勢強時,在雌花前3~4葉處扭傷莖,適當抑制營養(yǎng)生長,促進結(jié)瓜。果實發(fā)育過程中,日照強烈,地面濕度大,瓜果易灼傷或腐爛,可在瓜上蓋草或瓜葉遮光,畦面鋪砂或墊草防爛瓜。

  芝麻(夏芝麻適宜播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,秋芝麻適宜是7月上旬、中旬,在熱量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遲到7月下旬)脂麻科,是胡麻的籽種。它的近親在非洲出現(xiàn)。芝麻遍布世界上的熱帶地區(qū)。芝麻是我國四大食用油料作物的佼佼者,是我國主要油料作物之一。

  播前曬種1天,提高活力;播種深度不超過3厘米;播后適當鎮(zhèn)壓,接通毛細管;播種后用麥殼蓋窩。

  在土壤肥力高、病蟲害少、含水量高的田塊可適當少播種子。播種方式 有點播、撒播和條播三種。撒播是江淮地區(qū)的傳統(tǒng)播種方式,適宜與搶墑播種。撒播時種子均勻疏散,覆土淺,出苗快,但不利于田間管理。條播能控制行株距,實行合理密植便于間苗中耕等田間管理,適宜機械化操作。點播每穴5—7粒種子。無論何種播種方式,淺播、勻播,深度2—3厘米為宜。

  無論是夏芝麻還是秋芝麻,都是在氣溫高、蒸發(fā)量大的季節(jié)播種,精細整地,保持水土水分是全苗的關(guān)鍵。灌溉排水芝麻對土壤水分反應(yīng)最敏感,既怕漬澇,又不耐長期干旱,因此必須注意灌溉和排水。進入終花期15天后逐漸成熟。在莖葉脫落,下部蒴果有裂縫,芝麻粒尖呈微紅色即可收獲。分期收獲能增產(chǎn)。早晨,分品種用果剪齊泥剪下的芝麻稈,20—30株為一小把,相互依靠豎放于通風(fēng)干燥處陰干,待全部蒴果開裂時脫粒。 芝麻在成熟時要及時收獲。因為芝麻含油量高,不宜貯藏。

  甘薯(春、夏薯當土溫穩(wěn)定在18℃左右時扦插繁殖,秋薯于7月中下旬~8月上旬,冬薯11月上旬栽插于大田)屬旋花科,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。又名山芋、番薯、紅薯、白薯、地瓜、紅苕等。世界甘薯主要產(chǎn)區(qū)分布在北緯40°以南。栽培面積以亞洲最多,非洲次之,美洲居第3位。葉片可食用,美味營養(yǎng)。

  春、夏薯當土溫穩(wěn)定在18℃左右時扦插繁殖。剪薯苗長23~25 cm,采用斜栽法,將4~5個節(jié)位斜插入土中,深度10 cm左右,頂部留三葉,其余葉片埋人土中。性喜溫,不耐寒。適宜栽培于夏季平均氣溫22℃以上、年平均氣溫10℃以上、全生育期有效積溫3000℃以上、無霜期不短于120日的地區(qū)。高溫對薯塊萌芽生長有利,齊苗后長苗階段氣溫宜在27~30℃,培育壯苗以22~25℃為宜。薯苗栽插后需有18℃以上的氣溫始能發(fā)根,莖葉生長期一般氣溫低于15℃時莖葉生長停滯,低于6~8℃則呈現(xiàn)萎蔫狀,經(jīng)霜即枯死。塊根膨大適溫則在22~24℃之間。生長的中后期氣溫由高轉(zhuǎn)低,晝夜溫差大,有利于塊根累積養(yǎng)分和加速膨大。 甘薯屬喜光的短日照作物,莖葉利用光能的時間長,效率高。莖葉生長期越長,塊根積累養(yǎng)分越多。日照充足、氣溫和地溫高、溫差較大時,對養(yǎng)分的制造、運轉(zhuǎn)、貯存都有利。經(jīng)一定時期的短日照影響后,如每天光照8~10小時,能促進開花。日照時間延長至12~13小時,能促進塊根形成和加速光合產(chǎn)物的運轉(zhuǎn)。不耐蔭蔽,如與高稈作物間作套種,易致減產(chǎn)。 根系發(fā)達,較耐旱。要求土壤結(jié)構(gòu)良好,適宜種在耕作層厚20~30厘米、透氣排水好的壤土和砂壤土,有利于根系發(fā)育、塊根的形成和膨大。pH宜在4.2~8.3之間。肥料三要素中需鉀最多,其次為氮,再次為磷。鉀肥可以促進塊根形成層的發(fā)育,提高莖葉的光合效能,加快光合產(chǎn)物的運轉(zhuǎn),增加塊根產(chǎn)量。氮肥促進莖葉生長,增大葉面積,增加莖葉重量。注意防治小象蟲,適時培土,防止它從縫隙中鉆入危害。當葉片繁茂之后,吃葉片的蟲害對作物產(chǎn)量危害不大可以不打藥。

 ?。┏赡耆税姹荆?/strong>

  秋(立秋-立冬8、9、10月)

  生菜(秋茬在8月下旬播種育苗,10~11月收獲)秋季生菜播種育苗,一般均要進行種子處理。首先將種子浸泡12個小時,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,用濕紗布包好,置5~6℃的低溫環(huán)境中處理兩天,待大部分種子開始露白時再取出播種。播種后覆土不宜太厚,一般在0.5~1厘米左右。秋季,高溫多雨,播種后要用遮陽網(wǎng)覆蓋遮陰。

  蔬菜用羽衣甘藍(7月下旬遮陽防雨播種育苗,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,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始收。)

  觀賞性羽衣甘藍(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種,定植期9月中下旬,觀賞期12~1月)在日本又叫葉牡丹。株形美觀,容易栽培,觀賞期長,冬季11~12月均可觀賞,最適于花壇冬季美化和盆栽,也可作切花與其它裝飾。

  紅葉甜菜(9月底播種,50-60天可采收)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,又稱紅牛皮菜,為藜科甜菜,株高30厘米-40厘米。其生長健壯,葉片寬大,葉色美麗呈紅褐色,有光澤,具有纖維少,味道好,顏色鮮美的特點,可炒食或做湯。又是冬春季花壇配色,家庭盆栽等不可多得的觀葉植物。

  紅葉甜菜耐寒,在陽光充足處葉色最美,要求土壤肥沃疏松,排水良好。其適應(yīng)能力強,耐堿,耐熱,抗病性強,病蟲害少,但對肥水要求要高,不同的土壤肥料和溫度條件對葉片顏色的變化會有影響。9月底播種,播后覆土,在15℃-20℃條件下,8天左右出齊苗。當幼苗生出4片-5片真葉時,移苗定植,花壇定植株行距為30厘米-40厘米。 如果在開花時及時剪掉花穗,可延長觀葉時間,在生長期間要加強肥水管理。

  小白菜夏季播種量較大,秋冬少。

  花椰菜(早熟“60”天可6月中下旬,“70”天在7月上中旬,“80”天“90”天在7月下旬及8月中旬,“100”天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,“120”天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)

  大白菜原產(chǎn)于我國北方,俗稱大白菜。引種南方,南北各地均有栽培。栽培面積和消費量在中國居各類蔬菜之首。喜涼爽氣候,秋季大面積栽培。近年推廣春季種植,為春淡期間市場增加了一個重要品種。選擇土壤肥沃、排水好的園地。播種根據(jù)品種特性適當推遲有利豐產(chǎn)。大白菜不宜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,土地應(yīng)選擇疏松、肥力中上、有機質(zhì)多土層深的沙壤或輕壤,有利于排灌的土塊。夏秋早熟品種定植后到封行前天氣晴熱,每天下午澆水,封行后隨生長量驟增,根系發(fā)達,要求更多水分,可以灌“跑馬水”,保持土壤濕潤。大白菜耐儲存,所以中國的老百姓特別是中國北方老百姓對白菜有特殊的感情。

  蘿卜(“50-60天”的在5-9月份播種,“100-120天”在9-11月)

  豇豆(春播2月上旬-5月中旬,夏播5月下旬-7月上旬,秋播7月中旬-8月上旬一般直播)

  黃瓜(1月中旬-3月下旬,以2月中旬播種為宜,中農(nóng)8號可以在2-9月播種)

  菠菜(9月底至10月中旬播種,最好不要晚于10月20日)藜科菠菜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。菠菜莖葉柔軟滑嫩、味美色鮮,含有豐富維生素 C、胡蘿卜素、蛋白質(zhì),以及鐵、鈣、磷等礦物質(zhì)。除以鮮菜食用外,還可脫水制干和速凍。菠菜含有草酸,草酸與鈣質(zhì)結(jié)合易形成 草酸鈣,它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。因此,菠菜不宜與含鈣豐富的豆類,豆制品類及木耳,蝦米,海帶,紫菜等到食物同煮。做菠菜時,先將菠菜用開水燙一下,可除去80%的草酸,然后再炒,拌或做湯就好。

  菠菜主根發(fā)達,肉質(zhì)根紅色,味甜可食。根群主要分布在25~30厘米的土壤表層。選擇疏松肥沃、保水保肥、排灌條件良好、微酸性壤土較好,PH值5.5-7。適宜播種期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中旬。在適宜的播期內(nèi)宜早播不宜晚播,菠菜播種最晚不能晚于10月20日。播種偏晚,冬前不利于形成壯苗,抗寒能力弱,產(chǎn)量低。菠菜的收獲期宜早不宜晚。

  角菜(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ich ex DC.扦插方式育苗,春秋扦插為宜)

  大豆(春大豆2—3月上旬播種,多于6月中旬成熟;秋植大豆在8月中旬前播種)

  苦瓜(春植宜在1月底至4月播種,夏植在5—6月種植,秋植在7—8月種植)

  香菜(8月下-10月上旬均可播種)又叫芫荽,是一種香色濃郁、營養(yǎng)豐富且具有相當藥用價值的蔬菜,也是賓館飯店、喜慶宴席必不可少的佐料。

  香菜栽培一般選擇土質(zhì)肥沃、保水保肥性好、近水源的砂壤土種植。種子直播于土壤, 8月下-10月上旬均可播種。應(yīng)注意的是香菜嚴禁重茬。香菜病害較少,病以霉腐病為主。蟲害以蚜蟲為主。

  西洋南瓜(春播期為2—3月份,采用育苗移栽;冬種在10月中、下旬,催芽后直播)

  花生(春播4月至5月上旬,秋播“立秋”至“處暑”間)

  茼蒿(3-4月份或9-10月份播種)

  (末成年人版本)

  冬(立冬-立春11、12、1月)

  馬鈴薯(冬末春初播種為宜,塊莖播種)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。原產(chǎn)于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秘魯、玻利維亞等地,明朝末年傳入我國其塊莖可供食用,是重要的糧食、蔬菜兼用作物。地下塊莖呈圓、卵、橢圓等形,有芽眼,皮紅、黃、白或紫色。品種豐富。

  馬鈴薯生長需較冷涼的氣候條件,這是因為它原產(chǎn)與高山區(qū)。溫度達到40,莖葉停止生長。利用塊莖無性繁殖時,種薯在土溫5~8℃的條件下即可萌發(fā)生長,最適溫度為15~20℃。適于植株莖葉生長和開花的氣溫為16~22℃。夜間最適于塊莖形成的氣溫為10~13℃(土溫16~18℃),高于20℃時則形成緩慢。出土和幼苗期在氣溫降至-2℃即遭凍害。馬鈴薯雖能適應(yīng)多種土壤,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機質(zhì)的(pH5.5~6.0)黑土最為理想。喜酸性作物,適宜Ph4.8-7.0之間,大于Ph7.8的土壤不適宜種植馬鈴薯。馬鈴薯既怕霜凍又怕高溫,一旦遇到地上部分枯萎。在我省栽培一般于冬末春初播種為宜,此時播種可使馬鈴薯整個生育期處在一個比較涼爽的環(huán)境條件下生長,有利于早發(fā)根,早結(jié)薯,又利于塊莖在5月充分膨大成熟,避免夏季高溫多雨的不利影響。馬鈴薯是喜鉀作物,據(jù)科研部門測定,馬鈴薯對肥料要求,氮磷鉀之比為2:1:5,施足鉀肥是奪取高產(chǎn)的關(guān)鍵。馬鈴薯根系不發(fā)達,要求土壤深厚疏松,特別要求排水良好。馬鈴薯采用深穴,便于培土淺栽,有利于幼苗生長和高產(chǎn)。防病治蟲春種馬鈴薯常見病害有晚疫病和霉素病。防治晚疫病以500倍液疫霜靈于4—5月上旬進行,一般是在雨后轉(zhuǎn)晴噴藥一次。霉素病在春旱年發(fā)生嚴重,傳染的主要媒介是蚜蟲,可采用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霧,或者用蚜虱凈粉劑25克兌水40公斤噴霧,效果很好。值得注意的是發(fā)芽的馬鈴薯或表皮因為見光變綠的不能食用,因為產(chǎn)生龍葵素,對人體有毒害作用。

  小白菜夏季播種量較大,秋冬少。

  紫云英是一種豆科綠肥作物,也可以做飼料飼喂牲畜。畝產(chǎn)量可達2000—4000公斤,每畝紫云英含純氮7·4—14·8公斤(折算為尿素16—32公斤)。冬種紫云英壓青肥田,可培肥、改良土壤,提高保水、保肥能力,減少化肥使用量,提高農(nóng)產(chǎn)品質(zhì)和質(zhì)量,冬閑時種植可增加經(jīng)濟效益。

  播種前曬種半天;然后加等量的河沙,裝入編織袋內(nèi)用力揉擦,磨傷種皮除去蠟質(zhì),可提高發(fā)芽率30%,浸種24小時,種子露芽眼即可播種。新種區(qū)必須拌接根瘤菌,這是新種紫云英地方成敗的關(guān)鍵措施,老區(qū)拌菌種也可顯著提高產(chǎn)量。晚稻收獲后進行播種,播種時田間保持濕潤狀態(tài),水分過多或干旱都不利其生長。紫云英喜濕潤,既怕旱,又怕漬水。整個生育期應(yīng)保證土壤有一定的濕度,做到田間能排能灌;晚稻收割后要開好十字溝、環(huán)田溝,溝溝相通,大雨不積水,雨過田干;如遇干旱,土壤發(fā)白,應(yīng)及時灌“跑馬水”濕潤土壤。

  雪里蕻(秋菜播種期8月下旬至9月初,春菜播種期在10月中旬至10月25日前)選雨后早晨或傍晚播種。雪里蕻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以保水保肥濕潤的壤土為佳。具有5~6片真葉時看天氣移栽。帶土移栽,減少傷苗,定植時不使根扭曲、懸空;栽后及時澆水,以利成活。雪里蕻產(chǎn)品器官是葉片葉柄,施肥以氮肥為主,磷鉀肥為輔,基肥占80%,追肥占20%。秋菜前期氣溫高,生長快,要及時追肥,春菜春前不宜重施肥料,人春后及時澆水施肥。在采收前20天停止?jié)菜贩?,以提高品質(zhì)。 雪里蕻定植成活后病害主要是病毒病,以防蚜蟲為重點,以防為主,以治為輔。選擇晴天露水干后采收。秋菜在12月前后采收,一般不抽苔;春菜在清明前后采收,已開始抽苔,苔高5~10cm左右時為適宜。以保證產(chǎn)品品質(zhì)。

  注:同一種蔬菜在不同季節(jié)都有出現(xiàn)的說明可以在不同季節(jié)種植。

  春夏秋冬劃分以露地播種時間為依據(jù)。

  種植時間僅供參考,實際依據(jù)各地情況決定,一般生長條件和目的能達到平衡就可以種植。

长顺县| 临汾市| 同德县| 台山市| 尼木县| 吉木乃县| 榆中县| 巩义市| 梅河口市| 大理市| 枣庄市| 永寿县| 都昌县| 保靖县| 青神县| 温宿县| 城市| 潜江市| 蓝山县| 合江县| 大渡口区| 锡林浩特市| 南雄市| 宁都县| 郎溪县| 宁城县| 大足县| 和林格尔县| 枣强县| 普安县| 阿尔山市| 霍城县| 阳谷县| 凉城县| 新竹县| 兴仁县| 巩留县| 中牟县| 县级市| 申扎县| 乐东|